新年老党员周茂生给上海浦江镇光继村党员和部分村民讲党课
焦点新闻有线电视网上海频道记者周礼强报道 二月十二日上午,马兰核试验基地上海马兰战友会会长周茂生应邀到闵行区浦江镇光继村党总支讲党课,主题是:在蘑菇云升起的地方。党课由浦江镇光继村党总支书记张燕军主持,党总支副书记沈伟波以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部分村民参加。
1970年,周茂生从西安軍事电信工程学院毕业后,即被选拔分配到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从事核武器爆炸试验,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核事业。1984年,他转业返沪。曾任上海市人事局人才流动管理员处处长、人事仲裁处处长、上海市人事仲裁委员会主任兼任上海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委员。退休后,他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活跃在社区之中,常到学校、医院、企业、机关等单位,讲述两弹一星研发的宏伟史事、伟人事迹,让年轻一代了解祖国强大的来之不易。他多次受到市、区、街道的表彰,被评为徐汇区最美退役军人。
周茂生讲课时声音洪亮,充满激情。还通过展示图片展示、视频资料、实物展览,让大家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平洞试验等景象,体会邓稼先、程开甲、林俊德等 “两弹一星”元勋的艰苦奋斗精神,展现我国在“两弹一星”国防建设中的伟大成就。
马兰基地在上世纪属于高度保密单位,周茂生在训练基地任技术员、教员、参谋。核试验场区地处戈壁滩,荒无人烟。所有研究人员都睡在帐篷里,夜晚风沙袭来,帐篷随时会被掀走。大家都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
二战时期,2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已让全世界震惊,而一颗氢弹达200-300万吨TNT当量,产生的冲击波、核辐射更强烈。科研人员要在不同位置建立测试工号,通过记录部分物体的反应来确认氢弹威力。在一次氢弹试验时,爆炸中心的“蘑菇云” 腾起,试验区域内用于测试的坦克、车辆等大型钢铁制品被烧成残骸,沙石被烧成玻璃体状,倒地的电线杆冒着青烟。周茂生所在工号在观测区,但顶部也全被掀翻。在另一次爆炸试验后,周茂生接到抢修仪器的任务指令。他赶赴现场,把抢救下的仪器搬到解放牌卡车的车斗里,自己就坐在旁边守护仪器。返回路上颠簸崎岖,在卡车经过一个大土堆时,仪器忽然颠空,又落下砸在他的脚上。周茂生坚持着完成抢修任务后,被战友们送到医院,切除了粉碎性骨折的脚趾。出院后,仍与战友们并肩战斗。
在这次党课上,周茂生还介绍了中国几个核试验基地的基本情况,以及核试验的几种方式,包括地上、地下和导弹核武器。经历改革开放、全民脱贫等重要历史时刻的周茂生见证祖国发展,感恩与党同行,在“建党百年”的光辉时刻,他讲述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深深打动了听讲人员。大家都感到无比震撼,纷纷表示一定要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把这种精神投入到光继村的乡村振兴建设中去。
[责任编辑: 礼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