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C2020亮点频闪 氢能行业创新成果多
中国焦点新闻有线电视网上海频道殷正明报道 在SNEC2020 国际储能和氢能及燃料电池工程技术大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交流探讨氢能行业前沿创新技术发展、综合应用创新、氢能储能的商业模式与投融资策略及前景,会场气氛热烈,成为观点融合碰撞、多元与连接的大舞台。
出席此次盛会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谭天伟,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部门主管Heinz OSSENBRINK博士,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震,张家港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邵军民,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所长朱凯以及副所长王东,国家有色金属与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主任、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所长蒋利军,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绿色交通专委会主任刘惠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潘牧,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兆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能源环境项目主任张卫东,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柴茂荣,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顶云,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博士,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斌,香港国际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及董事长尹德川,日中氢能合作协会会长李扩建等。
我国氢能行业开始快速发展
氢能是最清洁的一种能源,因为它燃烧完了以后就生成了水,没有任何污染物。氢能是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支撑,也是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交通、运输、发电、工业和建筑等领域高度、深度的最佳选择。目前氢能已经从研究阶段开始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受到全球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谭天伟指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国内多个省市加快了氢能产业布局的步伐。截止到2019年12月已有16个省市,33个城市发布了氢能燃料电池的产业相关的规划或政策,广东、山西等16个城市将氢能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近几年,我国的氢能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9年底,国内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6000余辆,累积建成了加氢站超过了60座,并且有17个城市进行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运行。包括国能投、国电投、中石化、东方电器等大型企业,也开展了氢能产业的布局和产业化的推进。
上海已初步形成氢能产业链
上海围绕着氢能、燃料电池、金属的双极板、高效膜电极等核心材料和部件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了一批核心的技术,在燃料电池运行保障技术和公共客车研发、70兆帕的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布局科研。完成了燃料电池客车8辆,燃料电池轿车81辆,燃料电池轻客347辆,燃料电池物流车528辆,总运行里程830万公里。
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主任王震说,当前,上海市已集聚了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氢燃料电池的整车厂商核心部件研发以及产业企业测试、评价和认证机构,示范运营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商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年初以来,氢能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或者延缓,但危机之中也既隐藏着风险,也孕育着机遇。多个地区发布的新的氢能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的研究项目,国内发展氢能产业的队伍正在迅速扩大,疫情现在也迫使企业要加速国产化的研发,推动自主创新的提升,氢经济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张家港企业已开展中外合作
张家港市拥有制氢龙头企业和氢气储运加速企业和创新能力较强的氢燃料电池企业、涉氢企业共有20多家,涵盖了制氢、储运、加注氢燃料电池等性能产业链环节。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包括苏州市氢能产业创新中心,中科院大化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江苏华昌电子科技大学、氢能联合研究院等氢能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已成为氢能产业创新的重要支撑。
据张家港市市委常委邵军民介绍,张家港一些氢能企业已经与美国、日本、德国国家开展了合作,与多家高校建立了产学研现在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科研项目,参与制定修订国家行业标准,组织举办了中国氢燃料电池论坛、张家港峰会,成立氢燃料电池国家双创集中示范基地,为氢能产业发展集聚资源,增添动力。在会议期间,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日经BP株式会社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v
[责任编辑: 礼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