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行车王国到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新能源汽车大国、“低空经济”看“汽车文化”理论的引领作用

时间:2025-02-15 15:26:26

从自行车王国到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新能源汽车大国、“低空经济”看“汽车文化”理论的引领作用


                 徐道巍 吴青/文 周礼强 /图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中国正从传统的自行车王国到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新能源汽车大国、“低空经济”,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交通方式的革新,也证实了“汽车文化”理论的现实意义、发展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转变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出行方式,对“汽车文化”理论的深刻理解。

20世纪70年代,中国被誉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不仅是日常通勤的工具,也是中国普通家庭的“大件”,当时的自行车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限制购买,谁家要是有一辆自行车堪比现在拥有一辆小轿车。以北京为例:到了80年代末,千万人口的北京,已拥有800万辆自行车。在高峰时段,主要交通路口每小时就会有两万多辆自行车通过,当时自行车在路上飞驰的景象蔚为壮观,我国也因此获得“自行车王国”的称号。

微信图片_20250215145121.jpg

1985年,李培昇先生毅然决然离开市政府侨办正处级总经理岗位,在4200名高素质应聘者(包括海归博士、硕士)中以第一名的成绩加盟美国Ecolab(艺康)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开发区--闵行开发区的创建者、建设者。李培昇先生在美国艺康公司主要负责基建、土建、装潢、设备安装、调试、组织生产、采购等工作。一年七个月后李培昇先生离开艺康公司,加盟德国G.A(科隆)公司九年从事基建、公关、采购等工作。李培昇先生为两家跨国公司服务达十年七个月,凭借“认真、刻苦、坚持”的工作作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两家公司外方和中方高层领导的钦佩和尊重。为什么美国、德国的国力如此强大?为什么美国、德国拥有世界500强企业这么多?当时中国交通状况很不理想,路面狭窄且不平整,汽车少且种类单一,而美国和德国作为汽车大国,家庭普遍拥有汽车,美国人和德国人都认为中国相对落后,距离现代化为时尚远。彼时的现状令李培昇先生很是震惊,李培昇先生开始认真研究起来为什么美国、德国等国力如此强大?他发现这些国家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就是依靠“四个轮子”!必须要让汽车在中国城乡之间飞驰起来,从而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当然有助于商品流通,这与“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不谋而合。另外,美国、德国等先进的管理理念“Q·S·T”即最佳质量、最低成本、最快时效,令李培昇先生将其视为工作标准,为李培昇先生在今后岁月里因此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较为理想的工作业绩。

微信图片_20250215144918.jpg

怎么样才能让中国国力强大起来呢?1994年12月29日,时任上海汽车汽配商厦法人代表、总经理李培昇先生就在上海首届“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高级研讨会上,与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孟建柱同志一起向全国公开预言,汽车在5-6年后必定进入寻常家庭。预言是有科学依据和成功案例可循的:据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全国私车几乎为零,但至1985年全国私车已达28.5万辆,1992年增至100万辆,1993年高达150万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老百姓对汽车工业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老百姓愈加懂得“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老百姓需要在经济上能够承受的交通工具。国家统计局在1988年对全国193个省、市、县的家庭进行过私人购车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8%的居民在“七五”期间需要购买廉价的小轿车和面包车。这一“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预言竟然成为了“全国第一”!

微信图片_20250215150720.jpg

为了让中国国力强大起来,1996年李培昇先生经过多方调研及反复推敲,顺应中国国情的“汽车文化”定义诞生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汽车的研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及其发散、波及效应所涉及到的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休戚相关的新型理念、标准、价值观的现代化结晶,是人与汽车的最和谐配置;‘汽车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集科教兴市、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于大成的划时代结晶。简而言之,‘汽车文化’即奥运精神‘绿色、科技、人文’在现实生活中‘汽车·人’一一对应的‘健康、时尚、快乐 ’凸现,是人体腿、脚延伸的最和谐组合。”“汽车文化”定义得到了国家、社会、市场广泛的肯定,在《文汇报》、《解放日报》、《人民网》等高层次刊物上多次予以刊登。厉以宁、保育钧等多位专家、领导多次意味深长地提出:“您李培昇先生于1994年12月29日成为前瞻‘汽车在5-6年内必然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全国第一人!我们认为,您李培昇先生1996年提出的‘汽车文化’定义怎么样表彰都不为过,甚至可以去瑞典申请诺贝尔奖!”

1998年,李培昇先生积极邀请上汽集团共同打造“中华第一街”“上海市威海路汽车汽配街”品牌,随着2002年上汽集团的上海汽车工业大厦成功落成,代表世界级的“国际总部经济”成功降临在威海路上!使得威海路年营业额高达200亿元(是当时南京东路年营业额25亿元的8倍),拥有10万从业人员(是当时南京东路从业人员8000人的13倍)。记得1999年,威海路汽车汽配街已经被上海市政府评为上海十条“专业特色街”之一,成为国际、国内业界高度认可的著名专业街,而到了2002年上海市威海路汽车汽配街已被誉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街”!李培昇先生还率先深挖“从汽车·人—>人·汽车,人定做汽车的主人”的深邃内涵,形成了备受业内外关注的“威海路模式”、“商厦模式”,李培昇先生也因此被誉为“威海先生”。我们记得,有许多领导和专家对李培昇先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费孝通先生认为“汽车文化有前途有前景,我支持你!”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李子彬会长题词“汽车文化,前程似锦”,原中国机械工业部何光远部长认为“汽车文化,大有前途!”。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总经理霍义光先生在考察威海路之后,发自内心称赞李培昇先生:“您是汽车汽配界的代表者,您是威海路的领航者,您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威海先生’!”后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保育钧先生到威海路考察,李培昇先生整整2天全程陪同,保育钧先生离开威海路时对李培昇先生翘起大拇指:“威海先生,名不虚传!”

微信图片_20250215150659.jpg

李培昇先生将自己创建的“汽车文化”理论与汽车楼宇、汽车金融、汽车宾馆、汽车4S店、汽车美容、国际汽车文化节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此成功形成了商厦和上海市威海路汽车汽配街两个品牌模式、行业标杆。“汽车文化”理论得到了高层领导、专家、企业家等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积极扶持,付之实践。清华大学帅石金教授等为此撰写的专业书籍《汽车文化》于2006年3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为此开设了专业课程。

2008年9月11日,“金鸡湖国际汽车文化周暨2008中国(苏州)国际汽车博览会”在苏州举行。原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何光远部长等重量级嘉宾参会。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为本次盛会带来了一辆红色甲醇燃料汽车,李培昇先生曾在华谊(集团)工作多年,彼此感情深厚,特意坐上这辆红色燃油车,手握方向盘畅想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美好明天。随后,李培昇先生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李培昇先生明确:“后现代汽车时代必定是‘汽车文化(产业化)’时代。”李培昇先生作为论坛的始作俑者、创办人之一,同时也是特邀嘉宾,发表了“我爱汽车,我更爱金鸡湖”即“后现代汽车时代必定是‘汽车文化(产业化)’时代”的主题演讲,赢得与会嘉宾特别是何光远先生、张小虞先生等一致热评,掌声经久不息。

微信图片_20250215150710.jpg

李培昇先生曾经指出:汽车与健康密切相关,长时间驾驶会对驾驶员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颈椎、胃部和前列腺疾病。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会增加患病风险。‘汽车文化’产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它包括但不限于汽车美容、汽车金融、汽车俱乐部等。‘汽车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如全球汽车美容业产值巨大,而中国的汽车美容业产值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信用大数据是‘汽车文化’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证,有助于提高‘汽车文化’产业的透明度和信任度。信用大数据对于建立健全的‘汽车文化’理论信用体系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汽车行业的整体形象。”2014年,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上汽集团、杉杉集团、上海汽车汽配商厦决定联合举办“中国·上海汽车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央电视台等作为媒体支持单位,何光远、成思危、厉以宁、李子彬、保育钧、郑永刚等业界知名人士受邀参会。何光远先生二次致电李培昇先生表示一定参会,后因何光远先生病重无法出席,致使本次论坛无法顺利举办,但“中国·上海汽车文化(国际)高峰论坛”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受到了中国高层次、权威人士的高度认可。

随着对“汽车文化”理论的深入推敲、研究,李培昇先生相继发表了多篇有关“汽车文化”理论的论文:

2010年12月06日,李培昇先生在《文汇报》上发表论文“汽车文化塑造是一项社会工程”;

2011年12月12日,李培昇先生与周锦尉先生在《文汇报》上联名合写论文“从入世10年看我们身边的汽车文化”

2013年8月14日,李培昇先生在《东方汽车网》发表论文“谈汽车文化产业化及打造上海新名片”

2015年6月25日、11月19日,李培昇先生与周锦尉先生在人民网、《企业与法》上联名相继发表论文“中国梦与圆‘汽车文化梦’的融合”;

2020年12月25日,李培昇先生在《企业与法》杂志上发表论文“汽车文化与信用大数据”;

…………

2012年,李培昇先生先后接受《解放日报》记者李奇、人民日报社记者沈文敏、《上海汽车报》记者胡静华等专题采访关于“汽车文化产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并在《解放日报》、人民网、《上海汽车报》等发表;

…………

“汽车文化”理论的引领之下,中国从自行车王国到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新能源汽车大国、“低空经济”开始了它卓有成效的演变轨迹。

1995年2月20日,李培昇先生在《文汇报》上的“轿车进入家庭:油门加大”论文中明确指出:“国外汽车发展史证明,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2000美元时,开始出现私人轿车的高速增长。中国人口众多,在今后若干年中,如果有百分之五较为富裕的家庭需购买轿车,就是上千万辆。”众所周知,2000年前后,汽车开始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当汽车在城市、乡间穿梭不息的时候,李培昇先生又从2008年开始,前瞻性地提出“汽车集成着钢铁、橡胶、石油、发动机、电子、计算机、软装潢等一系列产业,它是仅此于房产、成为‘第二长生产链’的产业。同时也清晰地看到汽车产生污染,道路上车辆拥堵、停车场地的不断扩大、车辆肇事等都折射出汽车发展的危害性。……现在是到了应该思考、研究后现代汽车时代的时候了,我们要汽车,我们更要地球!”

2012年,我国汽车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累计产销超过190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新能源汽车以其环保、节能的特点,逐渐改变了人们对汽车的传统认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并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出行工具。

2013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启动的元年,在国家、地方两级财政补贴,减免购置税,不限指标与无路权束缚等红利的驱使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然而,在各类政策的庇佑下,部分企业投机气氛浓厚,加上技术平台水平不成熟,真正潜心研发造车的并不多。这个阶段微型新能源车是主流,产品相对较为“凑合”,且售价较高,主要依靠与车企关联的出行市场消纳,难以满足正常的私人消费。

00.jpg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突破9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李培昇先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文化”理论,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蓬勃发展,“绿色、科技、人文”的“汽车文化”理论正在助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VR、AR、AI等数字化进展,同时实现健康环保的汽车生活。纵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这是一条历经百年的曲折道路。

目前“低空经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最强音之一!

“低空经济”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城市空间中,特别是在地面至一定高度范围内,通过高效利用空间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优化和提升。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通过创新的交通规划和管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空经济”的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和多层次的交通网络,城市的交通效率得到提升,城市空间得到有效利用。“汽车文化”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低空经济”悄然兴起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今天一些有识之士振臂高呼:“‘低空经济’完全可能在‘汽车文化’理论的引领下高速发展,汽车完全有可能飞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智能交通系统,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出行效率。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考虑“低空经济”,通过建设多层次的交通网络,包括地下、地面和空中交通系统,来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城市空中交通利用无人机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提供城市内部或城市间的快速交通服务。许多城市开始采用新能源货车和无人机进行货物配送,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展望未来,“汽车文化”理论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革新,还促进了整个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汽车文化”理论在“低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通过倡导绿色、智能的出行方式,这一“汽车文化”理论推动了城市交通结构的优化,提高了交通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智能交通系统、多层次交通网络以及城市空中交通等创新模式的应用,都是“汽车文化”理论在实践中取得的具体成果。这些应用不仅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22.jpg

“汽车文化”理论的引领下,中国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燃油汽车行驶在祖国各地,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存在着诸多危害和局限;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在“绿色、科技、人文”的“汽车文化”理论的推动下,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汽车市场占据重要位置,人们的健康观念已经觉醒,要汽车更要地球;展望未来,“低空经济”在交通、物流、应急等众多领域展开实际应用,将与“汽车文化”理论和谐共生,推动新能源汽车不断创新,为人类的美好家园以及美好生活,创造无限可能。

展望未来,“汽车文化”理论的历史意义将被进一步证实。

 

徐道巍系上海中开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汽车文化”理论研究小组研究员


分享:
娱乐频道
热门推荐
财经动态
社会法制
娱乐综合
视频点播
十九大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焦点新闻有线电视网—官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焦点新闻有线电视网—官网  © 2011-2020 焦点新闻有线电视网—官网